摘要:塞下曲,月照边疆,烽火连天。将军披甲,壮志凌云。马蹄踏雪,箭矢如电。铁骑奔腾,气势磅礴。狼烟四起,战鼓擂动。将士奋勇,血染沙场。烽火台上,警报频传。英勇无畏,誓...
团购V信:18
09
828470
塞下曲
月照边疆,烽火连天。将军披甲,壮志凌云。马蹄踏雪,箭矢如电。铁骑奔腾,气势磅礴。狼烟四起,战鼓擂动。将士奋勇,血染沙场。烽火台上,警报频传。英勇无畏,誓守边疆。此曲只应天上有,人间难得几回观。塞下曲,不仅是战争的写照,更是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意志的体现。每当这首曲子响起,都能感受到那种激昂、悲壮的气氛,让人对那些英勇的将士们充满敬意。
塞下曲首联写景的作用
《塞下曲》是唐代诗人卢纶的诗作。首联“月黑雁飞高,单于夜遁逃。”在描绘景物方面起到了以下作用:
1. 渲染氛围:首联通过“月黑”和“雁飞高”两个景象,营造出一种紧张、肃穆的氛围,为全诗奠定了基调。
2. 暗示背景:“单于夜遁逃”则暗示了当时边疆不安宁的背景,为后续的情节和情感铺垫了基础。
3. 引出主题:首联所描绘的紧张氛围和边疆背景,自然引出了诗中要表达的主题,即戍边将士的英勇和边疆的安全。
4. 塑造形象:通过“月黑雁飞高”这一景象,可以塑造出一种孤独、警惕、勇敢的形象,与戍边将士的形象相契合。
5. 启发读者情感:首联所描绘的景象能够启发读者的想象力,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边疆的艰苦和将士们的英勇。
总之,首联在《塞下曲》中起到了渲染氛围、暗示背景、引出主题、塑造形象和启发读者情感等多重作用。
塞下曲首
《塞下曲》是乐府旧题,属于《鼓吹曲辞》,内容多写边塞战争和将士情感。其中,著名的《塞下曲四首·其三》广为流传,以下是其原文及注释:
原文:
月黑雁飞高,单于夜遁逃。
欲将轻骑逐,大雪满弓刀。
注释:
1. 玄甲:指铠甲。此处泛指精良的兵器。
2. 雁:一种候鸟,秋天南飞,冬天北归。此处指秋天。
3. 单于:古代匈奴头领的称号。这里指北匈奴首领。
4. 弓刀:弓和刀,泛指武器。
这首诗描绘了守关将士在夜晚追击逃兵的场景,展现了他们的英勇无畏和保家卫国的决心。
打折微信:18O898
2
8470